"在弯弯曲曲的河岸上与小河一同蜿蜒的就是绵延的廊棚,时有花窗板门咿呀开启。"是哪篇文章上的?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15 05:25:44

来源于《文汇报》 题目为:伞外西塘
下面是全文:

未去西塘前,脑海里先有了画面———我猜想那是与我故乡楚门相似的又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小镇,只不过是楚门二字,换成了西塘。

未去西塘前,耳鼓里回响起别人对它的许多赞语,频率最高的是这样的形容:西塘是一首诗,西塘是一幅画。

我想跳出这些熟识了的“常言”去看看西塘,因为,我很欣赏对它的另一个比喻:西塘是一坛陈年黄酒。

仔细想想,这比喻大概是比喻者随手拾得的,因为历史悠久名气很大的“嘉善黄酒”,就产自西塘。

就在这样想着猜着西塘时,我到了西塘,蒙蒙细雨中,恰好又忘了带伞。

忘了也不关紧,因为我知道下在西塘的雨是飘飘如丝的,绵软如糯的,即便带了伞也不会撑的,不,不是懒得撑,而是觉得不撑比撑着更好。

于是,我就这样慢慢地在雨中走着,拿了伞而在伞外看着,不,是在伞外听着雨中的西塘。

在伞外听西塘,真个是别样意趣,那一顶顶在小雨中被别人撑着的伞,便成了惟西塘才有的美妙风景,伞和西塘是那样天然地成为不可或缺的组合!在伞外听西塘,那似有若无的雨声,切切地好似远远传来的洞箫和陶埙的乐声,这箫和埙,更是西塘自古就有的。

第一次去在春季细雨帘纤,第二次去在秋天依然烟雨朦胧,哦,莫不成是西塘人与老天爷也是心有灵犀,不张致出个雨景来就不算是西塘么?

第一次去是这样,第二次去也是这样,不由得就教人省悟:到西塘,不在雨中,不打着一把伞,那诗韵,那画意,的确会少了许多许多。西塘的雨,是西塘特有的天籁。

看着那小雨,一丝丝一线线地飘洒在枕河人家的白墙黑瓦上,那黑瓦白墙只是黑的更黑,白的更白,那颜色渐自深浓而更加黑白分明的房舍,益发成了一幅幅最耐套印的版画。哦,假若能扯得天幕当纸,那是随你印上多少印张都不会褪色走版的。

看着那小雨,珠一阵玉一阵地滚落在西塘的河面上,你只会看见满河的水都笑成了一个又一个笑涡,可就怎么也听不见那脆脆的声响。怪了,莫不是天公亦知西塘人生性和善,所以即便是落雨,便也落得格外轻盈格外温柔,将那有可能发出的声响都掩在深巷里、廊棚下,一古脑儿化作报时的更漏、